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对城市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其消极影响也十分突出:一是加重了城市负载,二是带来了城市治安问题,三是加剧了环境质量下降,四是造成社会对立情绪的产生。以上问题应该堵疏结合、统筹解决,在严格控制数量的同时,全面提高人员素质。为此,农工党常州市委建议:
一、创新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制度。一要建立一个综合发改委、公安、人口计生、劳动社保、房管、城管、法制办、教育、卫生等部门组成的,由市长或副市长牵头的城市人口与发展协调小组,使管理工作形成合力,提高管理效率,避免流动人口管理政出多门;二要加快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的全覆盖,促进该项工作全面、扎实地展开,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预警性和实效性;三是各部门在制定各项社会管理和社会福利相关政策时,均应导向计划生育国策,积极引导流动人口优生优育;四是适时探索建立“居住证”制度,防止及减少无业人员盲目流入。
二、加大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严格出租房管理制度。城中村是大部分流动人口的聚集地,也是许多违法犯罪现象发展的温床,加快城中村的治理刻不容缓。治理城中村不是一拆了事,应建立外来人口集宿区,并相对提高该人群在常州的生活成本,以逐步减少人口的流入。同时,建立出租房业主的社会责任制度,对出租屋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如人均居住面积、出租屋的卫生条件等,禁止居民将车库等根本不适宜居住的辅助设施用于居住性出租。
三、加强培训、教育,促进流动人口融入本地。推行新城市人计划,倡导婚育新风,让在城市的流动人口认同该城市精神,增强流动人口的主人翁意识,遵纪守法,自觉约束,营造市民与流动人口相互接纳、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对青壮年加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为流动适龄儿童提供必要的义务教育,使流动人口获得良好的素质提升。(葛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