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是一个值得每一位农工党人纪念的日子——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95周年。下午,农工党南通市文教总支、南通大学基层委员会联合举办《南京照相馆》观影活动。活动邀请解放军一等功荣立者,六级伤残军人,南通三官殿抗战革命光辉历史主要拯救人秦龙清老先生和南通武警支队官兵代表出席,文教总支、通大基层委党员共计70余人参加活动。跟随光影,大家走进《南京照相馆》的烽火岁月,感受伟大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
开映前秦龙清老先生简要介绍了由家族几代人历经90余年艰辛努力,恢复和整理的“红十四军筹建处和秘密指挥部”光辉历史。
老先生的孙女,就读于天津大学的秦子晴深情的说:“爷爷常说,有些画面不该只存在于记忆里。就像我家乡的南通三官殿,它曾是红十四军筹建处秘密指挥部,也是新四军抗战秘密指挥部。那些曾在殿内穿梭的身影,那些压低声音的暗号,其实和即将在银幕上看到的故事,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普通人在特殊的年代里,选择了挺身而出。”随着秦子晴同学“《南京照相馆》连这一次观看了三遍了”话音,《南京照相馆》拉开了帷幕。
观影整个过程,大家神色凝重,时而掩目,时而悲愤。快门开合的瞬间里,胶卷正在凝固血与泪的轨迹。在《南京照相馆》的暗红色调里,照相师反复擦拭的镜头,竟成了照见民族创伤最清晰的隐喻装置。那些在曝光显影中渐渐浮现的历史褶皱,远非简单的爱国主义符号拼贴,而是将个体记忆楔入集体创伤的影像哲学实验。照相馆学徒用体温焐热冻僵的显影盘,汗珠滴落处,银盐勾勒出遇难者最后的微笑。当主人公为保存证据将底片交给他人后,慨然走向侵略者明晃晃的刺刀光荣就义,观众席传来压抑的抽气声,与电影中暗夜里剪刀的轻响彼此缠绕。
观影结束,文教总支副主委顾忠兵深情的说:“暗室红灯至今映照着整个民族的记忆,我们不是要培植仇恨的种子,而是要让历史底片永远显影在民族的精神相册——当五星红旗抚平金陵城的弹孔时,那些定格在显影液里的眼睛仍在凝视,告诫后来者铭记历史,自强不息。此刻指尖触碰的和平温度,正是当年暗房里用血显影的光。”
(汪军 顾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