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剧表演与教育领域,农工党扬剧研究所党员蒋玲三十余年来始终坚守一线,既是舞台上熠熠生辉的“灵魂工匠”,又是培育扬剧新苗的引路人。作为国家二级演员、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戏剧导师,她以精湛的技艺和无私的奉献,为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蓬勃生机。
舞台上的“多面手”:从艺三十载塑造经典
自1988年从艺校毕业起,蒋玲便扎根扬剧舞台,主攻“武旦”“小花旦”“青衣”等行当。她酷爱自己的表演专业,平时深入生活,注意观察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在表演中融入细腻真实的情感,引发强烈的观众共鸣。三十多年间,她塑造了《春草闯堂》中机灵的春草、《白蛇传》中果敢的小青、《王宝钏》中坚毅的代战公主等经典形象。她坚信“舞台角色无大小”,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人物精神内核。其参演的多部剧目屡获省市级戏剧大奖,用艺术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扬剧艺术走进更多观众心中。
公益路上的“传播者”:文化惠民暖人心
舞台之外,蒋玲的身影活跃在公益一线。从省级“送戏下乡”到市级“戏曲进校园”“扬剧进敬老院”,她带领团队深入农村、学校、社区,用一场场精彩演出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她认为:“艺术不应局限于剧场,更要服务于人民。”凭借多年坚持,她多次荣获市科教文卫“三下乡”先进个人称号,用实际行动践行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讲台上的“领航人”:创新教学育新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对文艺的要求是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在参加农工党扬剧研究所支部的集体学习后,蒋玲深深感慨:“扬剧的新质生产力,是人才的培养。扬剧后继人才的培育就是我们目前的头等大事。”作为扬州文化艺术学校戏剧导师,她将三十余年舞台经验转化为教学智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折子戏》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剖析角色心理、领悟艺术内涵,激发学生创造力。2024年,她指导的学生作品斩获全国职业院校戏曲比赛金奖;邗江区美琪学校的《游春》获省级才艺大赛一等奖。她还探索跨界融合,将传统扬剧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表演形式,荣获“运河思政”跨学科育人实践荣誉。
从舞台到讲台,蒋玲以“健康”“阳光”的心态投身扬剧事业,培养了两批青年演员,为行业输送新鲜血液。她常说:“传承不是重复,而是带着时代的温度创新。”这份执着与担当,让她成为农工党扬剧支部青年党员学习的榜样。未来,她将继续以匠心守护传统,以创新点燃希望,让扬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