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兼论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实践中的作用
许培新 龚海林(省委机关)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是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决策者通过协商形成决策并推动决策执行的政治活动。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述,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列入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执政党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实践中越来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比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正是协商民主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的,十七大写入中共党章,十八大确立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集中了中共全党集体智慧,同时也吸纳了包括民主党派在内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而民主党派其多年的参政议政实践充分体现出民主党派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早在20世纪90年代,农工党作为一个以医药卫生和人口资源环境为主界别的民主党派,就非常关注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来分别围绕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著名的土壤学家朱兆良院士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和江苏省主委,多次在全国政协这个协商民主的政治舞台上将科学与民主融为一体发表真知灼见。1998年3月4日,朱兆良代表农工党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发言中指出:要重视农业高产地区出现的与农业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建议在原来提出的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上,再加上“低耗和无污染”。他的发言引起了江泽民总书记的浓厚兴趣,当场对朱兆良说:“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譬如你讲到了农业污染。这个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一般只讲工业污染,农业污染是个新概念,以往我们对农业污染不够重视,实际上问题还不止这些。我把主要的都记下了。”2004年农工党江苏省委在调研的基础上向江苏省政协提交了《关于协调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的社情民意,被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张连珍和时任省长的梁保华两位领导两次批示。此建议还作为全国政协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后,引起广泛关注。朱兆良院士还应邀在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作了“藏粮于土、藏粮于科技”的专题报告。2006年6月朱兆良院士亲自撰写了《拓宽思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建议》,就处理好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畜牧养殖业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此文被农工党中央作为专报呈送国务院温家宝总理,7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出批示:“农工党中央在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建议,非常重要。请批转有关部门参考、研究。”其主要观点还被《科学时报》等报刊刊载。2007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联组会上,朱兆良,又向胡锦涛总书记谈起了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正是朱兆良院士等民主党派代表性人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政议政,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在不同的场合、各种会议上将这些包含着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反映到中共的高层。中共在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形成过程中吸收了民主党派代表性人士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因此,民主党派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提出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主党派不但是科学发展观的倡导者,同时民主党派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如农工党江苏省委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连续十年的跟踪调研,所提的建议连续三年被江苏省政协列为主席会议督办提案。
通过近些年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实践,不仅充分体现出“民主党派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而且进一步看到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舞台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民主党派能很好的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就得力于协商民主这样的制度。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制度,才能为中共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当前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实施政治参与主要有两个平台,一个是统一战线组织,一个是人民政协。政治参与的内容集中地表现在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上,这三大职能,囊括了决策协商、权力监督、献计献策、民意疏通、诉求表达等各个方面,就政治参与而言,范围广泛、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具有充分的民主性。因此,对人民政协来说,充分发挥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主要职能的作用,是推进协商民主的职责规定;对民主党派来说,认真行使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政治参与的权力,是落实协商民主的任务要求。
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的实践中如何发挥作用,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所提的建议要能影响执政党的决策
民主党派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社会各界、凝聚力量,把参政的重点放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问题上,关键点放在促进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建议对策上。从中共合作伙伴和诤友的角度,对中共制定的大政方政,进行科学论断、理性分析,提供针对性、科学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如2006年,正值江苏“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之际,农工党江苏省委在总结党内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以朱兆良主委的名义向梁保华省长(时任)写信,提出了关于江苏“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五点建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转变我省过度依赖出口加工型经济、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地区、城乡适度梯度统筹发展等建议,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些建议得到了采纳并反映在制定文件中。
二、要能促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要从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角度,能够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促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比如农工党江苏省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启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试点工作的建议》的提案上交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后,省政府领导作出专门批示,江苏省教育厅与农工党省委多方沟通与交流,表示将积极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工作的意见(试行)》。2010年5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意见的通知》。
三、要能促使民生问题的解决
中共十八大报告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所占篇幅的比重较多。其中提出的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的一些新的提法和观点,奏响了“民生改善”的时代最强音。在这样的新阶段,民主党派要继续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维护民权。要能在坚持社会公平的原则下,站在全体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立场上,积极寻求让全体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都能共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发展硕果的对策和办法,去克服、战胜存在的困难和阻力,最大限度地谋求社会各个阶层利益的平衡。这些年我们围绕民生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比如说医疗卫生改革、食品安全等方面写了众多的提案,对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农工党省委十年来五次建议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经过多年的呼吁,江苏在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和再资源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今垃圾分类减量和再资源化工作得到了江苏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2010年江苏已开工建设静脉产业园,发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业,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废旧电池系统处理等。南京市将采取强化宣传、规费优惠、财政补贴、经济奖励、项目推动、严格考评等措施,系统推进垃圾分类收集。2011年9月南京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式投入运营。到2012年南京江南八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将全部展开,计划到2014年青奥会前,南京将全面完成垃圾分类工作,全市实行生活垃圾处置费随袋征收,实现各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
民主党派在构建“协商民主”的民主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参与、有力推动、高效监督,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协商民主”,而各民主党派也将在“协商民主”的实施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来实现自己的政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