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范(无锡)
退休医生还能科技创新吗?老年党员还能为党增光添彩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由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联合主办,南京鼓楼医院骨科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脊柱侧凸研究会国际学术会议,最近在南京市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人撰写的论文《基层医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防治模式探讨》,竟然被大会列题交流,受到于会专家的认可。
退而不休谋创新 所谓“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指10岁以上,骨骼发育未成熟期间,脊柱向侧方弯曲大于10度的脊柱畸形,是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从病因学角度对其进行防治尚不可能。专家认为,该病是继近视眼、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第三大问题,呼吁应引起社会关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一般认为,学校普查是发现早期脊柱侧凸患者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近年来有人认为普查花费的人力、财力极大,检出率又较低,没有必要由专业人员实施拉网式的普查,致使我国脊柱侧凸患者存在就诊晚、畸形重的特点。目前我国脊柱侧凸防治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在职期间,我曾经成功完成脊柱侧凸云纹照相普查,具有设备简单、速度快、无放射线损伤、可记录比较的优点,是脊柱侧凸筛查的好方法。早期发现的患者,畸形轻,采用非手术治疗,能够制止疾病的发展,可以延迟或避免手术治疗的机率,减少患者忍受极大的手术创伤和高昂的医疗费用。这是呵护脊柱健康,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好事,应该在退休有生之年坚定不移地探索下去。
锲而不舍争成功 为探索脊柱侧凸防治,作为农工党党员,曾撰写两次政协提案,市政府都有答复函件。06年11-12月,在两所小学按自愿自费的原则,对1969名学生,作脊柱侧凸云纹照相检查,发现阳性者57名,占2.89%。可是,却因受教育收费问题的制约,防治工作不得不中断。以后每年都向有关领导反映,都没有满意的答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09年8月,江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从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出发,主动约见并主动联系,商请市慈善总会列入关爱计划,给予经费支持,使脊柱侧凸防治探索得以顺利开展。至今年4月25日,已普查了30370名13-15岁初中生,发现623名云纹照相异常(2.05%),因摄脊柱X线片需自费,到目前为止,仅有210名学生前来摄片。发现有36名患者Cobb氏角在20°以上,有2例在40°以上,需要作支具治疗。但是,其中有5例是需要作手术治疗的。比如像50°的患者、半椎体的患者、19岁的患者以及不愿意作支具治疗的患者。将邀请脊柱外科专家来中医院操刀手术矫形,以极大地方便患者及其家属。
虽然还有市区的近万名初中生尚待下学期普查,支具治疗也尚待一年后观察初始矫正率,但是我们的防治模式已经形成,这就是:争取慈善基金赞助,抓住13-15岁初中生这一年龄段,云纹照相作普查,支具矫正为治疗方法,省力又省钱,检出率高,治愈率又高,是适用于基层推广的脊柱侧凸有效防治措施。
平而不凡写人生 虽然探索脊柱侧凸防治,是呵护脊柱健康,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好事,但是对于一介平民,特别是对于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头来说,阻力和困难实在太大了。凭着中央对离退休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文件精神的支撑,凭着把临床科研作为一生永远的挚爱和追求的情怀,凭着扛着照相器材走遍全市每一个初中校园的情趣,凭着放弃休息隐姓埋名义务看好每一位专病门诊患者的情操,脊柱侧凸防治的探索,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难怪在国际会议上,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的教授深情地对我说,你这样大的年纪,孤军一人,积极探索,做出成绩,真正是拓展了脊柱侧凸防治局面。
人虽处基层,决不该放弃攀登;人可以平凡,但不应没有追求。目前虽然我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防治做出成效,但是人家还不知道中医院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他们问,这样好的事情,以前为什么不早开展?脊柱侧凸是怎样形成的?是不是与学习课程太重有关?面对如此等等问题,我认为像脊柱健康教育,学生对脊柱的自我保健意识教育,亟待加强。只要下学期完成市区的近万名初中生的普查,明年拿出支具治疗初始矫正率,一篇有份量的论文必将问世。只要坚持三年一个轮次,持续开展脊柱侧凸防治,必将改变我国脊柱侧凸患者存在就诊晚、畸形重的状态,花季少年完全可以挺直脊梁。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