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姚 瑜(苏州)
“英雄”这个词全世界通用,外国人可能不像我们一样评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领导干部,但他们的民间有时也会推选“英雄”的活动,例如美国就曾举行过“你心目中的英雄”的评选。由此可见,推崇英雄,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结。
英雄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国家、民族的英雄,一是全人类的英雄。所谓国家民族的英雄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和民族作出非同一般的贡献,因而他得到了这个国家、民族的公众在精神上的礼敬。人类英雄是一个人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了某些有益的事情,并产生世界影响,因而他成为全人类心目中的了不起的人物。此类人物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罗伯特·奥本海默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是美国原子弹研制“曼哈顿”计划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奥本海默等人的领导下,美国科学家只用了27个月时间,就研制成功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然而,在原子弹试爆后,他向《纽约时报》表示,他感到“恐惧”、“不无沮丧”、“许多孩子还未成长就面临死亡”。他呼吁人们警惕核战争的风险,坚决反对美国发展威力更大的氢弹。奥本海默的这些主张无疑是符合全人类的利益的,但他却因此遭到美国军方和美国其他一些机构的打击。1953年,国会联合原子能委员会执行主席博尔登致信美国联邦调查局,称奥本海默可能是苏联间谍。1954年,美国原子弹委员会就奥本海默的忠诚问题举行听证,最终认定奥本海默有安全危险,剥夺其继续接触核机密的权利。因为频遭打击,奥本海默一夜之间白了头,13年后抑郁而终。
无独有偶,前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也几乎复制了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悲剧命运。萨哈罗夫对苏联氢弹研制有着决定性贡献, 30多岁时就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三次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53年获苏联国家奖,1956年获列宁奖金。如果他依旧象从前一样把精力放到核武器研究上,他的辉煌前程是可以想见的。然而,当萨哈罗夫得知核试验造成了许多人死亡,而且爆炸后的核污染要持续几千年,他毅然向国家最高领导人写信,激烈地反对核试验。此举触怒了前苏联领导人,但他全然不顾,继续批评苏联存在的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公开呼吁进步、和平、人权与思想自由。1979年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后,他三次发表声明,召开记者招待会,予以谴责。他的这些举动招致了苏联当局的逮捕,并被流放长达七年之久。
作为一个具体国家民族的个体来说,理应向国家、民族的英雄奉献自己的敬意。但世界是被分成一个个具体的行政区域的,我们长期生活于某片国土,当然想尽可能多为自己的国家做一些事,希望这片国土内的人们快乐、幸福、安康。但国土毕竟是一个狭隘的概念,某个人如果能够超越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的限制,关心全人类面对的问题,并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促生某种改变,使所有的人的生活变得安全、美好,无疑更加难得。但是做人类英雄与做国家、民族英雄有时是非常矛盾的,做国家、民族英雄往往只须顾及局部、暂时的利益,做人类英雄则需要考虑全局和长远的影响,这就使做人类英雄的人往往要付出比做国家英雄的人更多的代价。因此有人认为,与国家英雄相比,也不必让每个人都去做人类英雄。但我可以肯定,没有人类英雄存在的世界,不是人的世界,没有尊敬人类英雄氛围的社会,也不是人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