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钊(无锡)
该怎样拯救你,我的地球?上海世博会将回答!
上海世博会以其美轮美奂的建筑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展示吸引人们的眼球,更以不胜枚举的节能、低碳亮点让观众叹为观止。
世博园区穿梭往来的1400多辆电瓶车、充电车,完全实现了废气零排放,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集中运行示范。世博园场馆照明大量采用了LED绿色光源,比普通白炽灯节电90%。中国馆采用传统建筑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和方法,使之用最少的能耗做到“冬暖夏凉”光线充足。上海企业联合馆屋顶安装的2200平方米太阳能集能热屏,屏上布有管道,管道里充水,太阳能将水加热,借助低温热水发电,产生的电能可以满足该建筑及设施用电。国家电网馆专门设计建筑“自遮阳”,有效降低了室温。日本馆设计的能吸收阳光、存储雨水、吸收自然空气的“循环呼吸柱”系统,高温时室内凉风习习。英国馆“刺猬球”吸收光照,集聚能源,用来照明。等等。这些用引领世界高科技发展,用低碳打造生活的展示,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对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带来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世博会本身,也为“后世博”时代提供了借鉴。
世博给群众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需要尽快地将节能、低碳世博的理念走进社会公共生活和百姓家庭,促进整个社会节能降耗和绿色环保。
该怎样接受你,我的世博?千万参观者在深思!
要增强推广世博高科技节能、低碳的理念。据了解,世博会上展示的高科技向城市生活延伸技术,基本上是成熟和可行的。例如电动汽车充电一次可以行驶500公里,完全适用于城市公交。LED绿色光源、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利用等高科技可以运用于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但这些科技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却屈指可数。据国家住建部不久前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城乡430亿平方米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仅为5%左右,而在建新建筑90%以上还沿用了高能耗技术和材料。1978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0%,而2006年升到27.5%。专家预测,照此发展,再过2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40%左右。之所以传统的高能耗技术改观不大,原因在漠视节能降耗,传统理念依然禁锢人们的心理。可见,节能降耗任重道远,也迫在眉睫。必须打破旧有的观念,创新理念。
要加大推广世博高科技节能、低碳的投入。节能减排是我国政府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需要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节能、低碳城市需要大量的建设成本,因此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带头践行低碳理念,如加快引进电动汽车作为公务用车和公交运行;对办公楼和公共建筑改造成节能环保型;对新建筑项目要把好规划和审批关,把使用节能材料和低耗建筑设计作为审批前置条件,给高能耗技术和材料“畅通无阻”亮“红灯”等等,以此引领群众低碳生活观念。对民用住宅的节能改造要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政府和群众合理分摊改造资金,实行政府贴息贷款,推进市民住宅低碳化;也可采用由政府垫付,免收利息,逐年还本的做法,让群众乐于改造、踊跃改造。
推行世博节能、低碳应该从“我”做起,无锡应该成为先行者。无锡是国家物联网中心,具有引领新科技的基础和条件。无锡又是光伏新技术的基地,在太阳能研发、利用和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推行世博节能、低碳,并引用于生产、工作和生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应该借助于这种优势和雄厚的基础条件,为节能、低碳作出表率。
世博终有期,创新无止境。上海世博会告诉我们,有多少弯路可以少走。如果世博会的低碳展示只是一种“表演”,只停留在概念阶段,那么低碳世博就是昙花一现。世博应该成为“后世博”时期提供应有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