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珍(苏州)
政协提案是政协参加单位和委员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有关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它是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献计出力,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协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与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实现决策民主化的一条重要渠道。政协提案是政协的参加单位和委员特有的一项民主权利。
提高提案质量的重要前提是责任感、使命感。在此前提下,一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提高认识。要不断提高对提案性质、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案是人民政协行使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提案一定要从履行政协职能出发;提案的提出不单是提案者的个人行为,而且是政协组织的行为,体现政协整体议政能力和水平。通过不断提高认识,强化质量意识, 从而在书写提案过程中持积极、慎重的态度。
(2)准备充分。产生一件高质量提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作一番认真的准备。包括酝酿、选题、调查研究等一系列过程,要下很大功夫。提案的最后完成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匆忙凑数。切忌临时动议,草率提出。
(3)选题要准。选题是提高提案质量的关键。选题一要紧扣“第一要务”。建发展之言,献发展之策,紧扣“第一要务”是提案工作的主旋律,故我们在选题时要以寻找兴市富民、加快发展为突破口;二要贴近百姓,关注老百姓的苦与乐。关注民生,重视民意,为民谋利,替民分忧,是提案工作的一大任务,故我们在选题时要以老百姓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难点为着眼点;三要充分发挥提案在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步伐进行选题。只有围绕上述三点精心选择调研课题,认真做好调研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精心安排,周密组织,才能为深入调研打好基础。
(4)调研要“深”。搞好调查研究是提高提案质量的必要途经。调查研究也是党派履行职能的关键环节,是谋事之本,成事之基。无论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还是参政议政,都离不开调查研究。因此,我们只有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搞好调查研究,才能形成更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提案,使我们参政议政的水平不断提高。在调研的过程中,要全面知情,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分析论证奠定基础。
(5)分析要“透”。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丰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数量分析和典型剖析。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注意事物的内部关系和外部联系,还要注意到各方面群众的不同意见和态度。只有坚持多视角分析与专题性研讨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才能使我们从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审视。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把问题讲深摆透,力求客观公正地全面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既要实事求是的提出问题,又要全面准确的分析问题,更敢讲实情,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喜报喜,有忧报忧,真正发挥反映社情民意、为民代言的作用。
(6)建议要“实”。建议是提案的关键部分。必须反复推敲论证,充分吸纳各方的意见。在调查材料的汇总归类分析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广泛征求意见,使参与调查的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直言不讳,坦荡无私地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观点和建议。特别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在研究解决问题的建议时,要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故要处理好大的方面的建议和解决具体问题建议的关系,要注意体现“切实管用”四个字,从实际出发,站在全局的高度,既要着眼于紧迫问题的解决,又要注意与相关政策的配套;既要考虑政府力所能及,又要想到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使所提建议有适度的超前性,较强的可操作性。要坚决避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大而空的建议。只有这样,建议才可能被党委、政府重视和采纳,从而真正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7)内容要“精”。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最终得出的调研成果要靠提案这个载体来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提案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调查研究的成效和作用的大小。对提案要“精心锤炼,力求准确、生动、鲜明”。因此,我们应该在写好提案上下功夫,做到有鲜明的主张,有新颖的观点,有可靠的依据,有详实的内容,有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对所涉及的问题有主次之分,不要面面俱到。对于主要问题,要不惜笔墨,讲深讲透;对于次要问题,要高度概括,点到为止。在结构上,根据不同课题,采用不同方式,可以以总结经验为主,给人以借鉴和启示,也可以以阐述意见和建议为主,为党政部门出谋划策。
总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形成较高质量的提案,通过主委会议或常委会议修改完善,就能形成高质量的提案,为党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从而真正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