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省直)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国家有民主党派的存在,那时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真正接触到中国农工民主党是在我进入中国药科大学求学以后,由于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组成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使我有机会结识校内数位以工作勤勉、品德高尚为师生爱戴的农工党员学者、教授,慢慢的了解到农工党作为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总格局中的作用,以及在医学界崇高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我了解了农工党辉煌的历史及一代又一代涌现出来的诸如邓演达、章伯钧、周谷城、卢嘉锡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之后,我对农工党更有了一份深深的崇敬和景仰之情。
1996年,在结束了中国药科大学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之后,怀揣着振兴祖国医药事业、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的热情,带着研发新药得来的资金,我创办了圣和药业,从此走上了实业兴国的道路。经过十多年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如今,圣和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医药研究、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并涉足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集团式企业,产值、利润和上缴利税年年大幅度增长。圣和药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累计捐款物达4000万元,我想,这是和中国农工民主党一贯提倡的“支边扶贫、助学支教”的宗旨是相吻合的。
2006年11月,我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到了,在这年枫叶染红、丹桂飘香的季节,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农工民主党,了却了我多年的夙愿!信仰的确立,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人生的意义,更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带给我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入党后,我积极参加党的活动,主动配合农工党江苏省委的各项工作,同时,作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我认真履行作为参政党党员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方面的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坚持把促进南京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把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做好集民智、聚民心、察民情、解民忧的工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切实履行了一个农工党党员的职责。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作为农工党员,我积极响应农工党中央《关于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及时组织圣和药业全体员工,立即行动起来,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投身抗震救灾工作,企业捐赠药品、员工捐赠善款累计达400万元,向灾区人民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今年的5月11日,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我随南京团市委组织的杰出青年代表赴四川绵竹,现场捐赠了价值16万元的药品;在南京,圣和每年还定点扶贫溧水贫困村,帮助他们尽早走上富裕之路;今年,圣和药业还参与了农工党中央定点扶贫贵州省大方县活动,捐赠药品16万元,捐助云南希望小学一所(50万元);同时,为弘扬中华文化、支持农工党中央的宣传工作,圣和药业从今年起每年赞助党中央《前进论坛》期刊办刊费25万元。
2008年3月12日,在中国农工民主党十四届二次中央主席会议上,我被任命为农工党中央社会与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深感信任和荣誉的同时,我更感到自己肩头一份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和鞭策着我更好的投入到经济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中去。
虽然我加入农工党仅三年,但在这三年时间里,无论从企业良好生存环境的营造,还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农工党都给我和圣和药业以莫大的帮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桑国卫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都先后莅临我公司视察,对我公司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勉励圣和药业要继续坚持走科技研发的道路,充分利用自身行业特点,争取更大更好的发展,这些都带给我和圣和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奋进的力量。目前,尽管我为党作了一些工作,但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农工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作者为农工党员、南京圣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