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兰(常 州)
2003年始本人由组织推荐担任常州市武进区第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我认为,目前部分委员还存在“三大”认识误区:第一,荣誉与责任失衡,看重委员身份的荣誉,把应该履行的职责虚化了,履职被动。第二,参政自信心缺乏。模糊地认为,党委政府有高水平的研究、决策机构,而个人视野狭窄、水平有限,我们的建议能为党委政府帮多少忙呢?缺少自信。第三,成就意识有偏差。对参政议政需付出努力认识不足,写提案不作深入调研,影响建议质量。建议未被采纳,就被失望情绪笼罩,较少参政议政成就感。
切实履行委员职责,就要理清模糊认识,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
1、增强使命意识。荣誉缘于使命,两者无法割裂。每位政协委员都代表着某部分群众利益,且要敢于代表群众表达诉求。前几年,农工党武进区委联合政协教育组,针对工作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的影响,提交了“关于落实专项经费每年安排在职教师体检的建议”,促成武进区1.5万名教职员工享受免费体检,从制度层面为教师健康撑起了保护伞,这个提案是委员代表民意的成功例子。一般群众不具备政协委员下情上传的畅通渠道,因此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不仅维护某一群体的利益,更为了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政协委员责无旁贷。
2、树立参政信心。个人视野常有参政议政的独特视角,我们有责任用好这种视角为党委政府决策拾遗补缺。例如面临经济危机,企业界人士一定有更多切身感受和独到见解,因为你有“身处其中”的视角优势;汲取集体智慧,我们就会聪明百倍,因此我们还要依托集体智慧增强自信心。积极参加政协委组、党派组织的专题调研,加入对相关问题的集体研究,个人视野会得到拓展、个人思路也会变得开阔。历年来,我每年都参加党派组织的专题调研,经常担任撰稿任务,因为形成的调研报告凝聚了集体智慧,有效弥补了个人思维在视野、知识面、专业性等方面的欠缺,保证了建言献策的质量。
3、摆正成就意识。我们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写出有质量的提案和调研报告,“敏而好学”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对社会问题保持敏感和警惕,从微小问题看出对大局的影响,找准参政议政切入点。弄懂一个问题,并就此提出意见建议,需要学习大量相关知识。写成3000字的调研报告,也许相关阅读量不得少于三十万字,我们还要向专家学习、向群众学习。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提高建言献策质量,从而提高被采纳率。
当一名称职的委员不易,但组织既然已经付与我们这样光荣的使命,我们就一定要付出努力,尽心尽职,无愧于政协委员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