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煦禾(苏州)
近日,我有幸赴南京参加农工党江苏省委第一期基层组织负责人专题培训班,所见所闻感触颇深,迫切表达之心油然而生。
今年是新中国六十华诞,也是农工民主党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总结提高年。为了进一步增强江苏省农工民主党基层干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提升政治素质和党务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我与几位苏州市农工党医卫界人士参加了2009年7月2日~4日在南京举办的第一期专题培训班,并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举行座谈讨论。
通过两天三大专题的培训学习,我对建国六十周年、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以及多党合作制度确立六十周年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对新的医疗改革方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从民生问题看建设和谐社会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六十年前,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以进京赶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北坡村走来,进入北京城,成立了新中国。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同时成立了人民政协及多党合作制度,我们农工民主党在其中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作为唯一拥有武装部队的民主党派,农工民主党的先驱们在辽沈、淮海、平津、渡江四大战役以及整个解放战争中,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同时又为人民政协的成立、多党合作制的确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共和国60年的进程清楚地表明了,多党合作制得到确立、尊重的时期就是我国发展的良好时期;反之,如多党合作制受到破坏,那么我们国家的发展必将受到阻碍,甚至倒退,事例不胜枚举。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强调多党合作制的重要性,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也就迈步在高速发展之中,理所当然也是包括农工党在内的民主党派成员为富民强国献计、献策、献力的又一黄金时期,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学习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辅导报告,从自身工作层面出发,对当前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的普遍现状及深层次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本次医改征求意见稿的现实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的建立充满了信心。新的医改方案的实施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长久又迫在眉睫的大事,我们的党员尤其是医卫界的农工民主党成员,应该认真学习积极投入到新医改中去,为解决人民群众医疗方面的后顾之忧积极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最后一课学习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关于民主问题的思考》,我充分理解我国目前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音符如两极分化较明显、群体性事件有所增多、经济过热污染明显等等,都是经济转型期的必然产物,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上必须跨过的一系列障碍,从而清楚地认识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及时地提出了构解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意义。作为民主党派的一员,一名医务工作者,要树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树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理念;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理念。在工作中要努力为人民服务,为最大限度消除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现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毕生的精力。
两天的培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所受到的教育是长期的,用耳目一新、发人深省、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等等都不足以形容学员们的内心感受。而农工江苏省委领导的细心指导以及机关同志的精心服务如涓涓细流沁入我们的肺腑,将南京闷热的暑气一扫而空。归途中,大家不由自主地表达出同一个心声:祝愿培训班如期地接着办下去,一期更比一期办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