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群(南京)
我没有出过国,今年暑假带女儿去旅游,签证是“裸证”,开始还总是担心“法签”难过呢。还算幸运,一签就过了。
这次欧游10日,穿行5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以及国中之国梵蒂冈。跨越游程2470公里,登临3571米的欧洲屋脊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少女峰,驶过长达17公里的高速公路隧道……
回来后,在整理照片的过程中,美好的历程如梦境般一一浮现。
我们是下午13∶00从南京禄口机场起飞,经过12小时飞行,到德国的法兰克福已经是当地时间的傍晚18∶40。因此我们只能直接去宾馆休息。宾馆设施一般,讲究实用。牙膏,牙刷,毛巾要自己带,不供应开水,自来水可以随时喝。如要喝茶,需用自带的热水壶(必须欧式电插头)。
在欧洲旅游的日子里,早饭在住的宾馆里吃,主要是面包,牛奶,咖啡,水果。中晚餐,旅行社都安排在中餐馆吃,还算比较惬意。但有3餐要我们自理,就受罪了,在高速公路边的快餐店里,看遍了西式快餐,似乎只有意大利面条还可以吃。结果端上来,一尝,还是味同嚼蜡。
一路为我们服务的司机是个意大利人,名叫费尔南多,跟《越狱》电影里那个黑黑帅帅阳光的Scrue一样的名字。第二天一早,我们在德国著名大学城海德堡稍作游览后就驱车前往令人神往的大都市巴黎。
巴 黎
初到巴黎,一切都很新鲜。巴黎的马路并不宽,也不算整洁,女儿有些失望。巴黎街头的小轿车,以两厢车居多,轻快,飘逸,我喜欢。
首先看到的是法国的交通警察,我女儿想和警察合影,又不好意思,只好偷偷摸摸地站在他身后,比划着指挥我给她照相。警察先生察觉了,他微笑地踱过来,稀里哗啦地说了一串我们不懂的法语,然后一脸灿烂地靠了过来,很好,我卡嚓一下,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在巴黎,我们玩了两天。主要景点有拿破仑时代的凯旋门,代表时尚浪漫的香榭丽舍大道,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的协和广场;典型哥特式风格的巴黎圣母院;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法国封建统治时期奢华的典范凡尔赛宫,现代巴黎的标志埃菲尔铁塔;巴黎的母亲河塞纳河。
等着上塞纳河游船的时候,一对白人年轻男女,在码头的渡轮上席地而坐,耳鬓厮磨,旁若无人。他们亲昵的举动很自然,没有一丝的矫揉造作。我们同行的一位朋友说,到底是浪漫之都的巴黎人啊!人应该为自己而活。对,为自己而活!好是羡慕!
塞纳河美极了,两岸是繁茂的梧桐树,坐在游船上看过去,蓊蓊郁郁。各式各样的建筑群时隐时现,河北岸的大小皇宫,河南岸的大学区,河西面的埃菲尔铁塔,还有位于河东段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都以富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它们所共有的华美风格。在游船的一个转弯处,好似半岛的地形上,还矗立着一座举着火炬的自由女神像,造型与美国纽约的那座一模一样。
卢浮宫是一个很大的建筑群。入口处露在地面上的金字塔玻璃顶,由美籍华人建筑学家贝聿铭设计。卢浮宫里的艺术珍品非常多,很难一一细细品味,我们只能重点寻找和瞻仰最出名的三件:一是雕塑断臂维纳斯,二是无头的胜利女神像,三是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
少女峰
最迷人风景要数阿尔卑斯山著名的雪山少女峰。少女峰位于瑞士中南部,西北距因特拉肯城19公里。这座被称为阿尔卑斯山“皇后”的少女峰,远望宛如一位少女,披着长发,素裹银装,恬静地仰卧在白云之间。
虽然我们早已去过不少祖国的大小山川,如玉龙雪山,九寨沟,泰山,黄山,张家界,等等。可是少女峰却还是有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或许是那一条直通顶峰的火车路线,或许是异域的秀美植被,或许是我们遇上了难得的好天气,少女峰尽显美貌,美得让人窒息!
直通少女峰的道路,是1811年从东侧开始修建的。1865年从东西两侧,开始分别建立铁路,以后又建成长7公里的隧道,使铁路能到达此峰,于1912年竣工启用。少女峰铁道,位于海拔3,454米处,是全欧最高的火车站。虽然高度不及我国青藏铁路的一些车站,但它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科技先行还是让人叹为观止!
在火车上,看绿草,粉蓝、紫黄的野花,灰色的岩石和顶峰的皑皑白雪,色彩纷呈且肃穆,流动着融入视野,犹如巡游在美好而壮阔的天堂。在火车经过的阿尔卑斯山脉上,还可以看到一座座窗口摆满鲜花的木屋。三三两两的登山人,对着火车上的我们大呼Hello,同行的一个美籍女士,则对着车窗外攀山的人们大呼“enjoy”,是的,enjoy。在那里,没有更好的招呼的词汇了!
在我们徒步登上阿尔卑斯雪山顶时,同行的团里有位女士,因为缺氧,晕倒了,我们母女俩就陪着她在座椅上休息。这时,走来一个热心的SOS救护站姑娘,皮肤黝黑,很漂亮,我猜想可能是印度人。她一遍遍地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说“Do you need to go with me? We have a SOS room there.”开始我们不想麻烦她,看她那么真诚而急切,我们最终答应她去噶卡救护站,看到我们起身和她走,她才露出轻松的笑容。
威尼斯
威尼斯是个游人如织的水上城市,贡多拉(GODOLA)小船一年四季载着不同人种,不同肤色的游客在水巷中穿梭往来,从未间断。我们坐在贡多拉上,抬头欣赏住户人家露台上绽放的小花,青青的植物,还有漂亮的缕空绣花窗帘和蕾丝花边。沿着水道两侧还有各种欧式建筑,肃穆,圣洁,花纹繁复,人物雕像栩栩如生,肌理分明,虔诚而庄重。威尼斯窄巷中的海水就跟九寨沟和丽江的水差不多清澈,有阳光没有阳光的地方都流淌着祖母绿一样华贵的色泽。
据说威尼斯是在烂泥巴岛上建立起来的,在海上用木桩围住烂泥滩,抽干水,用木桩一根根打入5,6米深的地下,再盖上5,6米厚的大理石板,在浮出海面的部分上面建造房屋,堪称伟大的工程。几百年前,为了建此岛,伐掉了半边的阿尔卑斯山的树木。但目前人们越来越担心这座以难以想象的方式建立起来城市,终有一天可能会被海水所吞噬。二战后,为满足发展需求,威尼斯人大量开采地下水,这种行为虽然后来被禁止,但恶果已不可挽回,致使整个城市在20年内下沉了30厘米。
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威尼斯的海平面在100年内上升了23厘米。目前威尼斯的中心圣马可广场只高于警戒水位30厘米。也许不多久,这盛世的辉煌将不复存在,感慨之余,我庆幸我们来过。
浅表之旅,来不及体会很多,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费尔南多的车厢或是一路行来的旅馆里度过,导游放着电影放着英文歌,旅馆的外面车声喧哗,我经常是在昏沉再昏沉中出入真实的和虚幻的梦境。最后,回到法兰克福的机场,登上飞机,告别异域,才来到眼前的现实世界。
我和女儿曾经在罗马的许愿池边,抛掷硬币,许下的第一个愿望,重回罗马。是的,重回罗马,重回欧洲,重新踏入这块梦境般的土地--从阿尔卑斯山上跳伞而下,在维罗纳遭逢爱情,去圣彼得教堂虔诚祷告,穿梭在威利斯的水巷,聆听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再见了巴黎,再见了少女峰,再见了威尼斯,再见了西欧看到的一切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