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陈晓兰(武进)
最近,编志工作让我有了一次整理本地党派历史的机会,我们走过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又走到了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作为民主党派机关的一名专职干部,我有理由去回顾和研究我所在组织走过的峥嵘岁月,并追溯这个组织在漫长岁月里凝炼和传承下来的精神。
留下信念火种
农工党武进区委是武进区唯一民主党派区级组织,2008年末有党员118名,8个基层组织。建国六十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风云变幻,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广大农工党员也面临各种思潮冲击,但武进的全体农工党员切实做到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信念不动摇。
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进农工党组织有坚实根基和优良传统。武进南宅是农工党组织的发源地之一,这一点,武进的农工党员引以为豪。1931年,刘焯在武进南宅建立“临委”组织,创办向封建势力斗争的《新南宅报》。农工党员在解放前就开始自觉学习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与中共地下党密切配合,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常州做了许多工作。他们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亲身经历农工党自觉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历史过程,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信念坚定,这份信念,也将成为农工党组织的信念火种,代代相传。
解放初经党务整理,精选保留,1951年登记在册的武进县区农工党员有30人,这群老人在解放后成为武进农工党组织发展基石。武进南宅也向组织输送了一批干部,原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管仲伟、原农工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蒋春松、农工党中央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周涤凡等都是从南宅走出的农工党老前辈。他们回常州总是要回南宅看看,与老同志叙叙旧。2003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专程来常州看望慰问了这些老同志。
履职日益成熟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我国多党合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7年下半年以后至“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改革开放是我们的一场拨乱反正,表现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精神的回归,并完善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改革开放后,在中共武进区(县、市)委的领导下,武进的农工党组织从恢复重建“武进县支部”,经历了两次升格,为农工党参与武进的政治生活提供了组织保障。1987年5月成立“农工党武进县总支部委员会”,1991年1月,农工党武进县委成立,这是文革后全省第一个农工党县级组织。后又经历了三次换届,目前已经是第四届委员会。
秉承农工党组织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优良传统,武进的农工党组织在三十年中尽职尽责,履行使命,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有以下几点显著变化:
党派工作日益规范。办公室、专职干部从无到有,经费的逐年提高,为党派工作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保障。人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使人员管理更加精确和便捷。
履职能力日益提高。随着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武进农工党组织履职能力逐步提高。
弘扬前辈风范
目前,农工党武进区委118名党员,其中96%的党员在改革开放后加入组织。六十年中,广大农工党员与中共风雨同舟,投入武进的经济社会建设,表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自觉学习,坚定信念。建国后加入农工党组织的成员,没有农工党老一辈经受过血与火的经历,与中共“风雨同舟”的信念传承是政治交接的重要内容,建国后六十年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武进农工党组织在组织发展上注重德才兼备,进入组织后加强教育培养,老一辈党员常对年轻党员现身说法。广大党员自觉学习党章党史、统战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得到继承和发扬,全体党员增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并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喧嚣的社会环境中保持高尚的道德操守。
摆正位置,合作共事。六十年来,武进农工党员担任历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41人次,其中担任常州市政协副主席1人次,武进区政协副主席4人次。1989年始陆续有成员担任政府部门和单位领导职务共7人,其中1人担任副区(县、市)长,2人担任政府部门正职。这些同志在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岗位与中共领导合作共事,真正做到了摆正位置、敬业勤奋、谦虚谨慎,树立了良好形象。
岗位立功,成绩卓著。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武进的农工党员立足岗位,努力成为有作为、有成就、有影响和受人尊敬的人,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涌现了一批作出较大贡献的知名专家、学者、先进人物:羌涵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育种专家、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程立力,获第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省劳动模范称号;王耀峰,江苏省名中医,常州市劳动模范;朱晓承,全国优秀教师;周银妹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涌现了一批文艺界知名人士:陆涛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公开出版6部文艺书籍;莫静坡在国内外是很有影响的画家;30岁的张健成为省作协签约作家,文坛新秀,公开出版四部文学专著;还有全国美协会员黄喜荣,全国书协会员戚散花、王文明、陈捷。全体党员有2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近50项,出版学术及文艺专著23部。
六十年中,武进农工党组织切实做到了“两个维护”:维护农工党组织的进步性,维护农工党员政治信念的坚定性。
六十年的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最切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作为“参政党”一员,我们将在十六字方针指引下,在今后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坚定政治信念,传承前辈风范,不管是在政治舞台还是在本职岗位上,争取有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