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王裕强 (常州)
2007年元月28日凌晨,在一阵欢快的鞭炮声中,我家搬进了新居——怀德名园。全家人欢聚在装饰一新的住宅,环顾环境优美的小区,真是其乐融融。
我家原先住的小区叫“工人新村”,一听这名称就知道其悠久的历史,是何年代的建筑了。小区里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盖的老房子,由于年代的局限和当年建筑材料的低劣,历经20多年的风吹雨打,本应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已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外墙面斑驳脱落,阳台上多处裸露出锈迹斑斑的钢筋。由于地势较低,梅雨天还常遭水淹。有关部门也施行过“大手术”,外墙面进行修缮粉刷,但毕竟“病入膏肓”,治标难治本。我家虽说有三个房间,其中一间仅有不到6个平米。所谓的客厅只有8个平米,逢年过节放置一张圆桌后就“客满”了。卫生间特别“小巧玲珑”,2平米还不到。70平米的空间住着两代人,儿子已二十出头,正在谈婚论嫁。“这样的房子能结婚吗?”妻子经常这样埋怨。
想买一套大一点的新房子,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我们夫妻俩的最大愿望。然而,在购买新房时,我和妻子大“吵”了一顿。那是2006年“五一”节后的一天,妻子回家后兴冲冲地告诉我,有一个小区的房子环境非常优美,价格也适中。一问,原来是位于新北区的怀德名园。虽说想住新房子,可我是老常州了,在市中心住了几十年,住惯了城里,怎么肯往城外搬呢?不管妻子讲得如何好,我心中就是—千个不愿意!为此,我俩争吵了一夜。见说服不了我,妻子就说:“房子真的不错,有空带你去看一下,你就觉得好嘞!”见妻子如此坚持,我也萌生了看一看的冲动。
那一天,妻子带我来到了怀德名园。踏进小区,瞥见两旁墙壁上的石刻雕塑、长椅上的铜像,就感触到人文气息的浓厚。再往内走,眼前陡然一亮,无疑是来到了公园。一片不大的环状湖里碧波荡漾,彩砖铺就的林荫小道旁,杨柳轻飘,竹叶沙沙;小桥流水、绿茵草圃、健身器械遍布多处;休憩长廊、雕塑小品随处可觅;四十余栋四层别墅、六层、十层公寓房、二十多层的高层住宅楼散落在树木丛中。我不禁被如诗如画般的氛围折服了。如此环境优美的小区在市中心是很难见到的。尤其是这里楼与楼之间比较开阔,没有压抑感,光线好,绿化多,市中心楼盘很难做到这一点。再者,市委、市政府直属机关都将迁往位于小区附近的新行政中心,我工作的机关也在其中,而妻子就职的公司就在新北区。几经权衡斟酌,全家人做出了一致决定:买!我们用多年的积蓄付了首付,余款主要用公积金偿还。还不要说,这住房公积金真好,个人出一份,单位同样出一份,而这钱全归个人买房用。很快,我家拥有了一套130平米、三房两厅两卫的住宅。
后来,我去过原先居住的老小区多次,每次去每次都发现有新变化,真是“日新月异”:部分老房子拆除后盖成了新大楼,许多邻居都购置了新房;周边毗邻的劳动新村、杨家弄等老小区和牵引电机厂等工厂正在一片一片地拆迁。再过数年,这里肯定是“旧貌换新颜”,变成与我的新居一样的一片又一片的现代化住宅小区。
如今,空闲时,我喜欢坐在阳台落地窗前观赏小区风景。在小区东面,新建的幼儿园已经落成开园,小朋友高兴地在操场上玩耍;小区西面的几幢高层已经结顶,即将迎来新一批业主入住;周边已有多家餐馆、银行、超市;不久的将来,生活配套设施将更加齐全,给我们住户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那年春节过后,我邀同事们来新居玩。一位同事指着欧式家具、朝南带卫生间的套房开玩笑地说:“这间套房不是跟‘总统套房’差不多么!”是啊!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的新时代,普通百姓不仅能住上新房,同样能拥有“总统套房”。
我喜爱新居,我喜欢怀德名园。
“怀德名园,家在公园”。我觉得,广告词应该这样写。